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2015 萬芳「原來的地方」演唱會

圖片
萬芳的歌喉太驚人,一開場就讓不少人噴淚。曾經的曾經阿,穿透力十足。  很難想像萬芳已經 47 歲了。從 1989 年出道至今 25 年,發行過二十多張專輯,感覺她越來越像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自在而充滿活力,保有童心的直接及來自歲月累積的智慧。當然,皮膚保養得超好(笑) 其實有一段時間不敢靠近她,應是08年「萬芳的房間劇場」時期,她的表演纖細如針,很多內心深藏的黑暗秘密,會被一一碰撞出來。但這一次演唱會,她很溫暖,唱了不少 90 年代成名情歌,也唱了很多近幾年自己的歌。萬芳說,她遇到的第一位製作人是李宗盛,前十年的她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情歌、電視劇和電影主題曲;但隨著台灣音樂工業 CD 銷售量的下滑,她有整整八年沒出唱片,也是在這個時期,當許多九零年代的流行樂歌手,轉戰中國,95年她加入了屏風表演班,展開以舞台劇表演探索自己的過程。 我一直覺得舞台劇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轉折。九零年代流行音樂的形象包裝方式,並不允許歌手有太多不一樣的想法或自我突破,路線稍嫌單調;但在戲劇的訓練裡,透過肢體表演的各種鬆動與練習,透過扮演好每一個不同的角色,演員也必須不斷面對並整理自己。也是在屏風,她認識了楊麗音、鍾欣凌一幫好姐妹,以及後來的徐譽庭。 不管是「徵婚啟事」、「我妹妹」、「收信快樂」 (舊文) 、「西出陽關」、「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舊文) 、執導的「聖誕快樂」 (舊文) 等等,一路看她的演出,看同一個劇本不同階段的演出,陪伴著自己一路的成長變化。在那些戲裡,有真實、晦暗、快樂與遺憾的人生,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與生命的撞擊,也有不同的問句提醒妳停下腳步、思索。

「驕傲大聯盟」和「藥命俱樂部」:LGBT、工人與牛仔

圖片
那天看完二部電影,晚上一人幹掉半瓶威士忌,寫了初稿到凌晨三點。希望能把一路上的激動熱情黑暗苦痛,融進血液裡,成為更長久的支撐力;當然,自我懷疑還是一直來一直來,長長的過程。 (「驕傲大聯盟」正上映中,邀請大家進戲院支持!) 一天之內連看了「驕傲大聯盟」(Pride)和「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二部片都是八零年代背景,一在英國一在美國,卻有共同動人之處。 二部片皆改編自真人實事。 「驕傲大聯盟」的背景是鐵腕的柴契爾夫人時代,1984年,她持續強硬的政策對待勞工,其中煤礦工人首當其衝。一群男女同志,因為看到工人與同志同樣備受政府與媒體打壓、歧視的困境,決定在倫敦募款,支持工人的抗爭,並將組織取名為 LGSM (同挺礦工,Lesbians and Gay Support the Miners)。在那個大眾仍對男/女同志不甚了解、愛滋陰影正開始籠罩社群的年代,LGSM 的善款處處碰壁,沒有工會願意接受,直到他們鎖定了「黑色動脈」經過的南威爾斯地區,誤打誤撞,有個村莊接受了他們的援助。 「驕傲大聯盟」劇照:LGSM 提著水桶在街頭為煤礦工募款。煤礦工工作時,會帶著桶子挖煤,也會帶著鐵飯盒(lunch bucket)當午餐,所以水桶(bucket)是他們生計的雙重象徵。 罷工持續了一年,結局是全國礦工聯合會( NUM, National Union of Mineworkers)對政府讓步(註1)。但這一年也足夠 LGSM 與工人們相處,從最初的懼怕、歧視、試著接觸彼此的社群,到最後趁勢舉辦「礦坑與變態」(”Pits and Perverts”)演唱會——從刻板印象翻轉變態成為抗議的硬頸——可以看到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生命背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即便也會躲藏、害怕、遲疑,最終因付出的投入,而得到誠實與解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