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5的文章

Liz in September (2015)

圖片
今年出品的電影,目前在負責銷售的 Wolfe 官網上,是女同類排行第一。  先翻譯一下 官方的劇情介紹 :  本片改編自著名的女同志舞台劇 "Last Summer at Bluefish Cove",由出櫃的超級名模 Patricia Velasquez 主演,並由委內瑞拉導演 Fina Torres 執導(代表作 Woman on Top )。  每年, Liz(由 Velasquez 飾演)—一位迷倒無數女人的情場無敵手— 都會和朋友們在加勒比海邊的度假屋,慶祝生日。但今年與以往不同... 她生病了,討厭被憐憫,所以隱瞞罹患絕症的消息。當一位年輕的陌生女人造訪, 她的朋友們與她打賭,是否能成功引誘這位女子。  事實上,這個女人正懷著失去孩子的傷痛,而結局出人意料...。  先來幾張照片和影片片段防雷~  預告片 https://youtu.be/oz8726FkYGU   片段一 https://vimeo.com/130587035   片段二 https://vimeo.com/130587037   片段三 https://vimeo.com/130587039   所改編的舞台劇於 1980 年在美國推出,劇情大綱和前面的電影簡介差不多, 但舞台劇的人物和元素比較豐富,特別切入三十多歲拉子族群,在家庭、孩子、 事業和父母等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社會壓力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當時未被呈現、 看見的面向。該劇推出後,轟動一時,也成為美國女同志舞台劇的經典著作。 (詳見 維基百科 )  這部電影的改編,有把 Velasquez 的生命故事也融入。 作為九零年代知名的超級名模,44 歲的她在今年 2 月出版的回憶錄 Straight Walk,公開出櫃,成為世界第一位出櫃的拉丁裔超模。 她曾說,躲在櫃子裡的生活是一種折磨;年輕時,選擇遠走家鄉到義大利追求模特兒的 生涯與相對自由的生活環境。  電影一開始,她就在湛藍的海洋裡說著瀟灑宣言:「我天生就是同志,毫無疑問。 而且我與女人們開始談戀愛之後,我變得更 gay。我喜歡這樣,我很喜歡女人, 非常喜歡。我喜歡跟她們做愛,妳呢?」  Liz 得了絕症,除了舊情人,沒人知道,不被父母探望關懷的她,感到失去愛、 一無所有的痛苦;

談話

圖片
跟人談話是一個整理的過程。妳走到一個位置,靜靜述說著這幾年的流淌,才發現變與不變,轉眼瞬間。歲月在話語之間厚實又薄弱著,於是妳看著過往的每一步,順著心意,繼續往未來走去⋯⋯。 喜歡寂寞 作詞:青峯 作曲:青峯 編曲:蘇打綠 揚起了灰塵 回憶裡一場夢 那照片裡的人 瞳孔曾住著我 闔上了過往 夢境活成河流 已滋潤了身旁 真實中的脈搏 生命來到窗前 不吭一聲 拎走了我們 誰為情所困 誰為愛犧牲 誰比誰深刻 當時奮不顧身伸出我的手 看見了輪廓就當作宇宙 甜美的習慣變成生活 才了解了什麼 如今故事發展成就一個我 學會了生活能享受寂寞 劇烈的語言變成溫柔 又帶來了什麼 若是不曾走過 怎麼懂 翻飛了往事 有時灼傷眼眸 那傷人的台詞 現在聽來輕鬆 平息了心思 有時一笑而過 我此刻的樣子 見風仍然是風 生命吹過面前 不吭一聲 劃成了掌紋 揮霍了緣份 看透了景色 我懂得深刻 當時奮不顧身伸出我的手 看見了輪廓就當作宇宙 甜美的習慣變成生活 才了解了什麼 如今故事發展成就一個我 學會了生活能享受寂寞 劇烈的語言變成溫柔 又帶來了什麼 若是不曾走過 怎麼懂 當時奮不顧身伸出我的手 看見了輪廓就當作宇宙 甜美的習慣變成生活 才了解了什麼 如今故事發展成就一個我 學會了生活能享受寂寞 劇烈的語言變成溫柔 又帶來了什麼 若是不曾走過 怎麼懂

Role Model

圖片
這趟去日本另一個有感的地方,是「人」——關於人與人相處之間,各種光明與黑暗的光譜,以及因此激起的火花。 Andrew Solomon 先生在《背離親緣》這本書裡提到「垂直身份」和「水平身份」——家庭裡,父母大多希望也比較喜歡孩子成為另一個自己,但當孩子和父母非常不相像、出現父母無法體驗的疾病與認同時,水平身份的認識和結盟遂變得很重要,於是能給予這樣空間的家庭,也比較有機會體驗各自的幸福。 「親近差異,就能適應差異。」 「與眾不同的經歷,會把當事人孤立起來。但當這群人集合起來,卻有百萬之眾,並因彼此的奮鬥而緊密相連。『例外』無所不在,而所謂『典型代表』,境況其實既罕見又孤寂。」 喜歡他這二段話,是 LGBT 社群裡十分耳熟能詳的一種精神和概念,也是自由主義裡 pluralism 的一種註解,同時帶著社群主義的溫暖。 而每當遇見志向堅定卻又待人溫柔者,每每會激發很多深沈的感受和力量。生活裡的 Role Model 或許很難時時遇見陪伴,但就像旅行所啟發的,世界何其大,只要有心呼喚,就能以各種形式遇見自己最想要的語言和感動。

日本雜感

圖片
回想起來,日本旅行前的狀況並不好。 生活陷入一種壓力,不知如何停止製造壓力的來源,任何放鬆的姿勢都不對,演變成生理上各種不舒服——易疲累、肝上火、額頭佈滿未曾有過的痘痘。 中醫師診斷:思慮過雜。 需要斷裂,一場旅行。 終於,十月先後去了關西與關東,一私一公。 對我們來說,關西是一場即時逃離——逃離日常難以切割的負面,投放自己在小巷與每天超過好幾小時的閒走。妳記掛著大家的交辦,而我只需要照顧妳,這陣子非常非常擔心的妳。雖然緊繃的身體沒那麼快放鬆下來,但在京都平和的景致裡,我知道自己正重新學習呼吸。希望妳也是。 關東是公務,加上一點私人時間。不同夥伴之間的碰撞和各種事務的聆聽、不同角度的思考,雖說庶務之維護有其必須,然庶務之令人停滯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個年紀的我,總有恐懼無夢的焦慮感;好好完成一件事、一件值得自己的事,遂成為眼前救贖。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機會,大抵是自己還沒想清楚、沒下真正的決心,於是沒有有力的行動。 行走在不同的國度,有很多刺激,也產生很多珍惜,多希望台灣也能這麼一點一點變好,同時避免那些整齊秩序背後的壓抑,保有自由伸展的美好與最難的創造力;而我知道,自己就是「沒有人」。能把自己抽離得更遠、獲得更多氣力,也明白更多不可浪費的。 「廢話留在台上,生活裡不要有廢話。」張懸同學所言甚是。

2015再出發:優人神鼓《生日》

【歡迎留言分享觀後的心情或對山優的祝福】感謝來自各地遠道而來的您感謝每位朋友 踏著碎石 伴著月光 走過優人道路 滿身汗水的進入山上劇場與我們共渡特別的日子《生日》 首次由「山上優人」集體創作從作品發想、節目名稱到音樂、鼓曲、舞... Posted by 優人神鼓 on  2015年9月24日 優人神鼓 1998 年就成立了,算算也快 27 年。一直知道他們,卻在今年才第一次看表演。 颱風夜,中秋節的烤肉香中,雨勢越入夜越大。我們從捷運動物園站 2 號出口轉搭接駁車,往優人神鼓的老泉山劇場前進。 經過貓空眾多茶莊的指示牌,車一路上行。下車後,還得走十多分鐘到露天劇場。沿途只有簡單的線燈沿山道蜿蜒出邊坡的形狀,志工們拿著小小的手電筒,幫來客指路。 昏暗的燈光下,路一段是柏油,更大一段是大小不一的石子路。 我們狼狽地在大雨中套上輕便雨衣,戴上帽子。一路向上,我感到自己正在進入山中劇場的轉化——這段路,就像三進老宅一樣,從外院到內院,走入另一個不同的世界。 雖說天候不佳,夜晚看不見山上的蒼翠秀麗;但若依禪釋,每一個當下都是對的當下,每一個當下都有優缺美醜,等自己走過摘折。 露天劇場擺了靠背塑膠椅,大家就這麼雨中坐等。19:15,劇團創辦人 劉若瑀 現身,戴著黑框眼鏡、笑盈盈地,說著他們在山上風雨日常的生活與修行。當然,演員們也是毫無遮蔽地演出。她快六十歲了,神情看起來依舊輕盈,是山中靈氣所致吧。 劇作由三位男主角共同飾演一個角色,講述從山林到都市,年輕人所面對的衝動、慾望、與日復一日的制式空洞。演員們從現代筆挺的西裝襯衫,褪脫至肉色內著,接著圍上白布,透過大量的翻滾與武術舞蹈的動作,象徵年輕生命的躁動、衝撞、什麼都做不好的失落懷疑和不安。 很驚訝,他們用了 宋岳庭 Life's a struggle 的 rap。想到先前優人神鼓參與的電影《戰・鼓》,也在述說不被父親肯定的年輕人,如何在山上嚴格的訓練與團體生活中,在拉扯裡找到生命的重心。看著演員小腿上的整片刺青,他們的肌肉線條分明、八塊腹肌隱隱作現,那些身體上的做工,肯定辛苦,就像優人神鼓一直以一致髮式穿著、簡樸苦行的形象,深植人心。 過去,我一直以為優人神鼓是很東方、很古老,雜揉武術與禪宗的。後來查了一些訪談和介紹,其實他們獨樹一幟的訓練方法,揉合了波蘭實驗劇場果托夫斯基(Je

女同經典舞台劇重現—踏青去 Skin Touching

圖片
​ (《藝想世界》莎妹劇團20周年 重演女同志經典 《踏青去》 ) 實驗劇場及其中演出的劇團們,陪伴了我自大學以來戲劇啟蒙的回憶。 不管是聶魯達咖啡、牯嶺街,還是國家戲劇院的實驗劇場。在聶魯達,第一次看魏瑛娟的戲;在實驗劇場,看了第一次演出的「收信快樂」。 小小的舞台上,演員們不必別上麥克風,最後一排觀眾也可以清楚看到演員臉上每個細微的表情, 所有的情緒、肢體、對白、歌唱,親密地在小小的空間流動。 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說:「戀人會在內心中,妖豔地對那默默不語的對象告白。」 (The lover speaks within himself, amorously, confronting the loved object, who does not speak.) 我想,這也適用觀賞戲劇的我們,往往在台下默默不語地對眾演員們傾訴著,在緊密空間所隔絕出的世界裡,折射出各自的愛恨與慾望。 ****

【女影特刊】紅絲帶女孩:帕斯堤的成長實錄

圖片
注意了!10月9日,浪女、騷女、賤女、肖婆出籠狂歡 。 Queerology 接下來陸續有不同電影的觀後感,歡迎大家收看。這次我選的是關於帕斯提(HIV Positive)的紀錄片: 【女影特刊】紅絲帶女孩:帕斯堤的成長實錄 歡迎還沒買票的人, 先下載電影手冊 ,也可參考 批踢踢 the_L_word 版整理文章 , 多多利用ibon 購票 。 目前 單元講座 也已展開~ 關於電影 「當你覺得你需要一個朋友 跟你一起夢想人生 當你的快樂躲了起來 來找我吧 當你需要有人夜半守護你 當你覺得孤獨時 來找我吧 我會和你一起走、一直走 我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守護者 我是與你同船的那個人」 ——譯自影片中的歌曲 導演花了十多年,跟拍紀錄片的主人翁柯琳(Corinne),從 6 歲到 18 歲成年。 柯琳看起來和一般孩子沒有不同:白皮膚、臉上有點小雀斑、眼神帶點青少年的小憂鬱。導演喜歡拍她的臉部特寫,有時沈默、有點早熟。 柯琳是帕斯提,由母親垂直感染,媽媽在她六歲時過世。於是從小孩到成年的過程裡,養父母不時為她的身份煩惱:什麼時候才適合告訴她?評估她該不該出疾病的櫃?怎樣出櫃?擔心引起身邊朋友的恐慌及社交險境,柯琳的養父母,小心翼翼。... 繼續閱讀

致碎片般的青春 — 羅浥薇薇《騎士》

圖片
⋯⋯ 喜歡這本小說。我總覺得,在越是悲傷或超現實的作品裡,人才會正視生活裡那麼多的細碎刮痕,所造成點點滴滴的傷;而看見了,傷口才有可能療癒成為傷疤。 作者在書寫裡整理沈澱了自己的生命,即便小說虛虛實實,但我固執地以為所有故事的拼湊都是一種當代史的扭曲變形。 讀者如我也在故事裡,重新追索更多幽微的細節。書寫過去,非關曾經經過的人;「鬼魂」或許才是更好的形容詞。 糾結在心底的是硬塊,不管擊碎、加水或手刨, 最終的柔軟或虛空是為了自己、也為了下一個所愛的人。 「下一個出口我們一定就來得及自此分離,像一節一節脫離的火箭,得到自由而後被愛牽制。」(p. 219) ⋯⋯ 繼續閱讀

[紀錄片] 拉麵之神

圖片
「拉麵之神」預告片 被稱作神,或被深深懷念之人,往往不只在所擅長的事物上,有獨到之處;更是所投入的歲月、與人交往的真摯,發酵著,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山岸一雄,這位今年 4 月過世的耄耋老人,享壽 81 歲,投入拉麵料理 46 年。九坪大的老店,廚房加上客座,料理台往往只容山岸先生一人做最後的出麵與湯頭。曾經他的妻子與他一起打拼了 25 年,太太胃癌過世後,山岸先生寄情於工作,一整天在店裡,打烊之後,排好椅子、鋪上木板,他席座而睡,有家不回。他將小店二樓與一樓的寢室塵封,也將對太太的思念與落單的痛苦,深深封印起來。 即便他是個十分溫柔的人。附近印刷工廠的外賣,叫了 40 年;許多老顧客幾乎一大早就來吃麵;他們說,山岸先生的拉麵有一種魔力,讓人忍不住天天吃、回味再三。 小學同學會舉辦了 20 年,他是主辦人,每一次總第一個到場。老人們自在地聊天,情誼深厚。 而山岸先生的學徒,高達三、四百人,許多人會在這短短受訓三個月後,離開打拼。山岸先生賣麵,整碗麵的麵條與高湯,悉心自做,備料、熬煮都是苦工,但他不吝成本,怕客人吃不飽、也不在乎有人付不起錢;同樣的,對待學徒他也不藏私,不論離開或留在身邊的,彼此是濃厚卻不用明說的默契與關愛。 一度,山岸先生積勞成疾,手指頭和膝關節軟骨幾乎磨盡,加上靜脈瘤,醫生說,不動手術一年後就無法行走。山岸先生仍繼續賣麵,直到二年後終於倒下。更換人工關節、休養的九個月期間,大勝軒因為沒有他與他的舌頭,面臨危機。但也是在這個時候,他似乎重新思索了生命,看到自己的不愛惜身體,一如那幅懸置於廚房上頭的貓咪圖畫——貓是妻子所愛的,二十年來,圖畫沾滿了油污灰塵。 「我很認真工作,所以我不希望任何人再來踐踏我的心。如果你要看,我就不讓你拍了。」 當觸碰到被雜物掩蓋的房門口、與那幅圖畫,山岸先生堅定而悲傷地說著。但身體停擺,終於讓他改變;也讓他接受回不到拉麵檯子的事實。 這家巷弄中的傳奇小店,因為都更,將蓋起 52 層高樓——他的妻子享年正是 52 歲。事業有成的徒弟,買了其中一間房供他養老、煮飯給他吃;徒弟們會輪流來看他,也因為他放棄大勝軒的名號權利金,老店字號遂遍地開花;最後東京池袋老店也重新開張。 看著老店拆卸下來的舊物,靜置在新店裡。老人二十多年沒回故鄉了,因為妻子與他青梅竹馬長大,而老人如此固執地守護著回憶中的美麗;最後,紀錄片團隊走

想妳 — 一個拉子的日常

圖片
當妳不在身邊,只能花費整晚的時間思念。 恢復聽音樂、做菜吃飯洗刷的習慣,讓音樂帶我馳驛,回到過去或某個眼神流轉的當下。 不單身,聽音樂也理所當然地不長進。  在間隔的空白裡,有一種難以忍受的日常的缺口。 每個人有不同的牽掛要照顧,得時時拂塵;我在我的角落擦拭準備與等待—— 準備不再有謊言,等待至少還有妳給我愛。  用酒精滋養麻痺,卻在緩慢扭曲的時間裡豢養出更感孤獨的真切—— 酒精浸泡的標本往往是刻骨絕對的信念。  沒有燙人的溫度;沒有混合妝品與女人味的體香; 沒有喃喃日常瑣碎堆疊的話語;沒有在床上,四肢交錯倚靠奇怪但舒服的姿勢,一起讀著小說; 沒有肚皮或柔軟的乳房供親暱撒嬌。  是什麼使我們分離? 在過份安靜的異鄉房裡,我知道我所逃避與等待的—— 懼怕逐漸溶解。即便你們敵視穿心,看不見的惡手粗暴, 更多人的愛與文字織成安全網,我與仇恨練習凝視,確保未來戰鬥方向明晰。  我,無可救藥喪失言語情緒激動卻得成熟按耐乖巧安靜順服於枕頭山的,想妳—— 並默默在每日上下班的車陣裡,籌劃。 那些用墨鏡口罩遮掩沒有臉目的人啊,別忘記,我們將用一生肉身,頑抗 所有歧視去人化暴力的言語和政策。 你們也許努力生育,但就像我輩從國編本生存下來依舊不馴,並在現代中啟蒙; 我族也將繼續從基因裡甦醒,就像神示般逼迫你們遠離瘋狂與獵巫的存續。  那些傷心的靈魂與死去的血跡,沒有乾涸; 她們仍在我們之間飄蕩,血液流入土地。 事後菸 作詞:管罄 作曲:管罄 編曲:安偉 @ RGB 看著電視機的雜亂畫面 腦中想的是你奮力的臉 再來一遍 再多一點 想你讓我食不下嚥 坐在床邊 再點起一根菸 床單殘留 你汗水的氣味 有多想 抱著你 入眠 瞳孔裡面只能存在你的雙眼 舌尖上面只能嚐到你的口水 你的體味 你的髮線 你的大腿 你的指尖 全都擁有 我的迷戀 身體裡面只能接受你的撫慰 皮膚上面只能融合你的汗水 你的身體 你的靈魂 我要他們全部在我裡面 你的身體 你的靈魂 我要他們全部在我裡面

生活的力量

圖片
充滿聚會的週末,下午一覺醒來,感覺喉嚨還有點乾,腿還有點酸,所有妳們我們的故事,語言交織成花火,在心底變換著不同的樣子;而唯一一樣的耀眼,是對生活的迷惑、盤算、擔憂與計畫。 喜歡被妳們的故事環繞,我可愛的拉子與直同志朋友們,喜歡那些為了愛而遭受的傷害、用力、經營與試探。沒有學術理論,也沒有惱人的爛邏輯,卻是陷在彼此的愛與付出中,嘗試更接近的理解與小心。 看著聽著那麼多的努力,在十幾二十年的歲月裡,不管是愛情或親情,當妳我都能侃侃而談、不斷堅持著挺拔的樣子,好多心酸感動也在心底默默拉塑成更多的未來。 生活還是最迷人的,就像午後紅磚屋裡的陽光,灑在靜靜聆聽歌者的我們的身上,溫暖而激昂。 柯泯薰@離線咖啡(2015犀利小趴) 城市比夜空容易迷路,但我們仍執著地標示彼此存在與愛過的痕跡。 因為每一個座標,都是繼續傳頌的歌曲,在部分的妳的我的身上活著。 柯泯薰: 這是我的地方 詞/曲:柯泯薰 有沒有一片草原 無邊無際只有藍天和白雲 有沒有一片海洋 無限寬廣只有海浪和腳ㄚ 有沒有一片夜空 安詳寧靜只有滿天的星星 有沒有一個念頭 毫無束縛只想往自由奔走 這是我的 我的地方 已經睡著的城市 只有你還醒著 我們大聲 大聲的笑著 已經睡著的馬路 只有夢想醒著 在十字路口奔馳著 現實和夢境在拉扯 這是我的地方

菲國拉子偶像劇的里程碑:The Rich Man’s Daughter

圖片
提到菲律賓,你想到的是什麼?可能是:有眾多移工在台灣,從事勞力或家務繁重的工作;由數千島嶼組成的國家領土,有美麗的各國殖民時期的建築,也有惡名昭彰的海上強盜;飽受政治貪污與政局動盪之苦,即便菲國物產與文化多元豐富,卻造就了全國有 ⅓ 的人生活於貧窮線之下,每日生活費不足一美元;經歷西班牙與美國殖民,遺留下天主教信仰,成為世界上除了梵蒂岡之外,唯二沒有離婚制度的國家(可見 菲律賓特色的「另類離婚」 )。英語是官方語言之一,成為與歐美介接的現代化橋樑;同時華人掌握巨大資本,也引起幾次排華衝突。 當知道菲國的 GMA 電視台,要以拉子愛情為主軸,”The Rich Man’s Daughter” (TRMD) 成為開台 65 週年的黃金檔時段大戲,我充滿好奇與疑問。畢竟在這個天主教與華人資本有深厚影響力的國家,是什麼因素促成這齣戲的可能?而拉子的愛情故事,又能刻畫多深、還是輕描淡寫而過?由於西班牙及愛爾蘭二個天主教信仰的國家,不約而同在同志婚姻的議題上有開放的態度、也都合法化了,因此我抱著好奇心,試著透過這部大眾化連續劇,觀察同志議題在菲國的流行文化及媒體上,如何被呈現。  其實,本戲的編劇和導演也是菲國第一部以男同志為主題的電視劇 My Husband’s Lover,幕後推手,該劇當時演出了 94 集(每集半小時)的長度( 資料來源 )。 「這不是名媛的故事,而是一部希望能忠實呈現數百萬女同性戀的戲劇。」菲國 Supreme 雜誌記者,採訪二位女主角演員 Rhian Ramos (後) 和 Glaiza De Castro (前),如是寫道。 TRMD 從第一集的排場開始,可見砸下重金,不時在報紙有全版廣告或娛樂頭版的報導。並且在宣傳上,善用社群媒體的行銷,每天主題會以 hashtag 在畫面左上角呈現,譬如 #TRMDRunAway、#TRMDCaught 等等,讓影迷們在推特及臉書上,進行主題式討論、造成話題,也成功讓 #TRMD 擠進全球推特十大熱門話題。目前收視率維持當時段第一,並引起世界各地許多影迷們的討論。 同時年輕的演員們也善用 Twitter 和 Instagram 與網友互動,分享生活、維持討論的熱度。.... 繼續閱讀

妳我皆愚人

圖片
一杯濁酒敬哥哥與葉青。 記憶仍舊疼痛,需要酒精,大量稀釋,才能化成轉瞬即滅的泡沫。 生活瑣碎拍面,而妳我的暴烈憤怒裝載在基因的螺旋體上,把生命的不平刺青於身。於是濃菸,麻醉遮蔽,在縫隙之間刻下隻字片語。 不曾忘記,太多細節。只能反覆練習延展腦袋的肌理,拍打拉筋,等待未來一刻的驗收。 喜歡她撫摸我的片刻,像多肉植物一樣的手,溫暖柔嫩,順著劍拔弩張的毛髮,緩整糾結。平靜。 春末夏臨的躁,醞釀著,雨水還沒打進蝸牛的眼睛。

2015 萬芳「原來的地方」演唱會

圖片
萬芳的歌喉太驚人,一開場就讓不少人噴淚。曾經的曾經阿,穿透力十足。  很難想像萬芳已經 47 歲了。從 1989 年出道至今 25 年,發行過二十多張專輯,感覺她越來越像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自在而充滿活力,保有童心的直接及來自歲月累積的智慧。當然,皮膚保養得超好(笑) 其實有一段時間不敢靠近她,應是08年「萬芳的房間劇場」時期,她的表演纖細如針,很多內心深藏的黑暗秘密,會被一一碰撞出來。但這一次演唱會,她很溫暖,唱了不少 90 年代成名情歌,也唱了很多近幾年自己的歌。萬芳說,她遇到的第一位製作人是李宗盛,前十年的她唱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情歌、電視劇和電影主題曲;但隨著台灣音樂工業 CD 銷售量的下滑,她有整整八年沒出唱片,也是在這個時期,當許多九零年代的流行樂歌手,轉戰中國,95年她加入了屏風表演班,展開以舞台劇表演探索自己的過程。 我一直覺得舞台劇是她生命中很重要的轉折。九零年代流行音樂的形象包裝方式,並不允許歌手有太多不一樣的想法或自我突破,路線稍嫌單調;但在戲劇的訓練裡,透過肢體表演的各種鬆動與練習,透過扮演好每一個不同的角色,演員也必須不斷面對並整理自己。也是在屏風,她認識了楊麗音、鍾欣凌一幫好姐妹,以及後來的徐譽庭。 不管是「徵婚啟事」、「我妹妹」、「收信快樂」 (舊文) 、「西出陽關」、「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舊文) 、執導的「聖誕快樂」 (舊文) 等等,一路看她的演出,看同一個劇本不同階段的演出,陪伴著自己一路的成長變化。在那些戲裡,有真實、晦暗、快樂與遺憾的人生,有各種不同的情緒與生命的撞擊,也有不同的問句提醒妳停下腳步、思索。

「驕傲大聯盟」和「藥命俱樂部」:LGBT、工人與牛仔

圖片
那天看完二部電影,晚上一人幹掉半瓶威士忌,寫了初稿到凌晨三點。希望能把一路上的激動熱情黑暗苦痛,融進血液裡,成為更長久的支撐力;當然,自我懷疑還是一直來一直來,長長的過程。 (「驕傲大聯盟」正上映中,邀請大家進戲院支持!) 一天之內連看了「驕傲大聯盟」(Pride)和「藥命俱樂部」(Dallas Buyers Club),二部片都是八零年代背景,一在英國一在美國,卻有共同動人之處。 二部片皆改編自真人實事。 「驕傲大聯盟」的背景是鐵腕的柴契爾夫人時代,1984年,她持續強硬的政策對待勞工,其中煤礦工人首當其衝。一群男女同志,因為看到工人與同志同樣備受政府與媒體打壓、歧視的困境,決定在倫敦募款,支持工人的抗爭,並將組織取名為 LGSM (同挺礦工,Lesbians and Gay Support the Miners)。在那個大眾仍對男/女同志不甚了解、愛滋陰影正開始籠罩社群的年代,LGSM 的善款處處碰壁,沒有工會願意接受,直到他們鎖定了「黑色動脈」經過的南威爾斯地區,誤打誤撞,有個村莊接受了他們的援助。 「驕傲大聯盟」劇照:LGSM 提著水桶在街頭為煤礦工募款。煤礦工工作時,會帶著桶子挖煤,也會帶著鐵飯盒(lunch bucket)當午餐,所以水桶(bucket)是他們生計的雙重象徵。 罷工持續了一年,結局是全國礦工聯合會( NUM, National Union of Mineworkers)對政府讓步(註1)。但這一年也足夠 LGSM 與工人們相處,從最初的懼怕、歧視、試著接觸彼此的社群,到最後趁勢舉辦「礦坑與變態」(”Pits and Perverts”)演唱會——從刻板印象翻轉變態成為抗議的硬頸——可以看到每個人帶著不同的生命背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即便也會躲藏、害怕、遲疑,最終因付出的投入,而得到誠實與解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