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3的文章

爽歪歪新聞時間:陳子良的同志家庭、香港性平立法與美國的同性戀婚姻研究

圖片
週六早晨照例是爽歪歪新聞時間~~整理了三篇稿子。 第一篇新聞集合 是陳子良的同志家庭。報導裡有出櫃的過程,和認識伴侶、代孕生子的過程。 第二篇 則介紹香港平機會主席周一嶽,近來針對性平立法的一連串發言,可以看到香港近來的立法動態。 第三篇轉載愛白網所翻譯 美國針對同性戀婚姻的多項社會學研究, 有許多有趣的發現,包括:男同志更喜歡主內主外的家庭分工、以及女同性戀有更高的離婚率等等。當然,這只是歐美的在地研究,不曉得台灣又會呈現怎樣的狀況?但前提是:我們的伴侶與多元家庭立法,要先能通過阿阿阿。 話說,伴侶盟要 在凱道上辦桌 了,一起來喝杯立法酒吧~~

2013遊盟幹訓-老同

今天參加同志遊行聯盟幹訓,喀飛分享了熱線撰寫《彩虹熟年巴士》時,老年同志的處境與行動研究,幾個值得思索、提醒自己的地方: 對自身多元實踐的反省 :熱線的老同小組在2005年5月成立,計畫找尋老年同志進行訪談,但空轉了一年都等不到受訪者。為何無法連結?因為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尋他們,卻忽略找尋的方式與「訪談」這件事,自始至終只是我們的意義、而非他們生活的脈絡。真地看不到?還是我們的眼界不夠寬、以致他們不願親近? 作為運動者,我們總是希望大家能看見、理解多元樣貌,但自己是否作到? 我們身邊有 LGBT 的朋友嗎?有HIV感染者、中老年同志、性工作者嗎?為何我們認為自己不排斥、不歧視,卻看不到? 往往他們就在身邊,這樣的「看不到」,是否隱含著:其實我們不夠讓他們放心作自己,也沒體會到他們在脈絡中所承受的污名、壓力與恐懼。 因此,活動(遊行)的設計,既然秉持 開放平台 的原則,就更應該 細膩處理能吸引他們的活動細節 ,而非我們的本位主義。 警惕「同質性」 ,特別當朋友群或組織成員同質性高,容易有集體盲點。 看見同志的差異性 ,譬如同志父母中,男同志與跨性別父親的需求,就不相同。許多差異需要更細膩地被看見、被說出來。

關於苗栗大埔...

圖片
※7/18 苗栗大埔張藥局被拆除現場。轉自 漂浪島嶼 。 這個時代好像要大家變成沒血沒淚的人,因為不麻木就會痛苦。 然後,我想到資本主義的原始累積,歷史中那些面孔模糊又無比真實的人,他們是十九世紀工作16個小時的(童)工人,他們是建築美國鐵道的華工,他們是非洲被販賣的廉價奴隸,她們是台灣經濟起飛無數的家庭代工,她們是戰爭中,被軍國主義推向異地山打根的日本女妓……。 然後,我想到那些來自土地的歌,想到盲眼阿炳淒清的二胡,想到那卡西的茶間走唱,想到張懸在每一個現場分享的話語,還有龐克、搖滾對所有醜陋的注視與溫柔……。 總是以最柔軟的心去看見最不堪的,然後從那裡面,長出最樸素堅韌的力量。所以我不害怕尖銳的粗暴割傷生命,因為糙礪的觸感反而如同石牆,給人安心的依靠。 繼續努力著,在現實與藝術與歷史的長河中,種下更多的善。即便歷史的進程時而回返倒退,但最終,持有烏托邦信念者,相信將累積出更多善美花果;不信烏托邦綺念者,則以最揮霍而不保留的姿態,衝破或呈現今生僅有的虛無。 都是誠實地進逼生命。

雜感:2013 同志諮詢熱線晚會

圖片
熱線晚會現場@台北科技大學。 轉自熱線臉書 。 連續參加了幾年同志諮詢熱線的晚會,每一年感受都不同。 因為自己處在不同的生命狀態。和不同的朋友、情人作伴,每一年現場「認親」,越來越多。感覺自己也越來越輕鬆,自在與人攀談著不見的變化。柔軟開放。 因為每年籌備熱線節目的義工組成不同。三個半小時的晚會,至少得塞進七個小組的短片或報告,加上不同團體的表演節目,以及節目間隔之間的熱烈募款。不同義工組成所拍的短片或工作報告,有時讓人感同身受,催淚十足;有時挑戰「性」的舞台極限;有時內容沈重、戰鬥力十足。回想起來,每年的氛圍,差異頗大。 今年的短片,拍得頗有質感。其中 老同小組「老 T 老 G 獻丰華」 ,從一位八十多歲老 T 媽媽的生命記錄,進入過往「穿褲ㄟ」年代。彼時還沒有「同性戀」三字,但他們的裝扮與交友圈,如此自然的存在。即便那個年代,生理女性大多走入婚姻,得為家計奔波,但讓滿堂大笑的把妹技巧:「看到心儀的女生,就騎腳踏車撞過去,不會脫口罵人的,就有希望!」看到那個年代人們的慧黠與務實,Tong 媽的江湖個性與遊走四方,也成為不折不扣的老 T 傳奇。 同運在台灣蓬勃二十多年,但對老同生命的歷史書寫,尤其是女同志,一直所見不多。所以這個短紀錄片,特別讓人感動——不只看到我們年老的模樣,也看到久遠過去,LGBT 社群一直存在台灣的真實——歷史所賦予、認同上的「根」。 家庭小組 依舊維持每年的催淚路線,因為面對家庭出櫃、接受的難,是大多數圈內人的命題。不管運動意識多強、已對爸媽出櫃多久,當老一輩面對社會壓力與自身的脈絡框架,所有的陪伴、情緒的處理化解,是漫長的路。二位愛情長跑 16 年的拉子,決定結婚。在美麗的花園婚禮裡,有來自手足的祝福,姊姊說,這是她看過最多人流淚、也最動人的一場婚禮。雖然雙方都對父母出櫃了,其中一位媽媽也出席了,但公開的現身、祝福,畢竟不易。當二位拉子穿著結婚禮服出場,牽著其中一位媽媽的手,滿場激動的歡呼並鼓掌,多希望能把滿滿的愛與鼓勵,透過掌聲,化為她們的力量。 教育小組的「發聲練習」短片 ,也從另一種不同角度,讓人看見,當熱線義工進入校園進行認識同志的教學,往往也必須面對還不瞭解或接受同志的孩子,生活中的歧視言語或動作;當然,也有在校園裡摸索認同或不知何處說的 LGBT 孩子們,緊張與你相認。 講述外籍HIV帶原者的「我們」 ,也透過微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