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0的文章

九點多下班,對面南港往永寧方向的列車,擠得如沙丁魚般。 從市中心的喧囂,疲憊的人們往物價相對低廉的方向移動, 往溫暖的家。 站在對岸的我,總是逆流,錯身。 一如生活中的眼睛,亦是不斷抽離,在一種異樣的位置觀看── 一面高速旋轉,一面冷眼數算資本主義內在躁進的驅力── 不問非成本的反省,沒有餘裕,靠著人與人間小小的問候與算計,一直前進。 你說,越是進入庸碌,越能明白自己心裡想要的── 這是一趟識己的旅程,漸趨明晰。 而我也學會耐心,耐心地蒐集一手田野資料── 關於生活的逐漸累積,庸碌的與快樂的,以及野心帶來的高潮與過程中的渣漬。 我想我的了然,來自於知道自己的不屬於,於是慶幸──想像的能力。

[LGBT] 10/31「成家的現實與神話:多元家庭如何成為可能?」座談會

圖片
「成家的現實與神話:多元家庭如何成為可能?」 10月31日邀請妳/你一起來談談成家的美夢如何成真 (歡迎轉錄) 多元家庭是一個現實,還是神話? 「多元」、「成家」、「伴侶」,每個詞彙底下有千百種的詮釋,每個詞彙的組合之中,又蘊含著無數的差異與可能。也許妳/你也開始想像,這些排列組合的結果,跟傳統的「(異性戀)婚姻」意涵有哪些不同。「多元家庭」到底是什麼,又如何成為可能?我們為什麼要珍視多元家庭的「多元性」?不同性身份的人如何在現制下成家?與性無關的三五好友可以共組家庭嗎?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將在2010年10月31日舉辦座談會,邀請「Our Story, Our family」多元家庭成家徵文活動的得獎作者,聊聊她/他們真實的成家經驗;聯盟成員也將分享聯盟這半年來關於「伴侶法」及「同志婚姻法」法案研議的階段性成果與主張(含外國立法例與社運觀察)。非常希望大家能一起來大鳴大放、眾聲/身喧嘩,分享妳/你們對於「成家」的各種想像。 相信我們能夠藉著一次次像這樣的對話,變得更有能力去理解差異、包容不同、重新建構並豐富台灣社會對於伴侶/家庭的想像與定義。 時間:2010年10月31日,晚上六點半 地點:台北市104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11號14樓 活動流程: 歡迎造訪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網站: http://www.wretch.cc/blog/awakentw1982 或聯絡我們:tapcpr2010@gmail.com

[漫畫] 夏子的酒

圖片
最近閒暇之餘,都在翻看和酒飲相關的漫畫。感謝 Arcana 的推薦,超好看又熱血的一部作品(共12集)! 故事敘述,日漸消失的日本傳統酒藏,如何在精細、繁複而又費工釀造的講究中間,同低成本、大量添加酒精的 三增酒 ,進行追求與妥協的戰爭。特別傳統酒藏,是因應農人在冬天休耕所延伸出來的副業,因此造酒的 杜氏 (首席釀酒師)與藏人們,往往得在異地待上半年、付出大量勞動力進行「寒造」,是過年也回家不得的辛苦職業。 漫畫裡有基礎的日本酒釀造知識,也因為在地,釀造所使用的原料「酒米」,會牽涉到嚴肅的自然農法議題,譬如農藥的巨大利益,以及作為農人,在理念與利益之間的取捨──農產品是否只是單純的商品?還是人與自然間取得平衡、相互尊重的親密勞作與對話? 在這個如鐵籠般的時代,似乎只有活出自己想要的價值,拼命做到最好,才能爭取到一點自由。同時在這麼個人主義的理想堅持中間,更不能失去與他人的連結──是伙伴、敵人與激勵者。 也再次見識到,新井一二三在〈御宅族已死〉中提到,六零年代以來,日本漫畫的轉變與魅力。 御宅族已死 ◎新井一二三 正逢西方各地興起日本動漫熱潮之際,日本「御宅大王」岡田斗司夫倒出書宣佈:「 御宅族已經死掉了」。 所謂「御宅族」是:1960年左右出生,從小看大量漫畫、動畫長大;到了80年代,當同代人忙於研究時裝,跟異性朋友約會的時候,卻拒絕主流消費文化,仍沉溺於漫畫、動畫、《星球大戰》等科幻電影,也給新出現的電腦遊戲迷惑的一群人。 1975年開始的同人漫畫展覽會(Comic Market)當初只有700人參加,到了80年代則吸引1萬人,90年代的入場人數超過10萬了。集聚於展覽會的年輕人以男生為住,很多是臉色蒼白的胖子,頭髮許久沒剪好蓬亂,因為他們都平時一個人躲在房間裡研究動漫遊戲,很少出去的緣故。彼此說話交換消息之際,內向的男生們不敢直接稱對方為「你」,於是用了本來屬於中年人的委婉日本語「御宅」,翻成中文便是「府上」。1983年,流行文化評論家中森明夫在雜誌上把他們命名為「御宅族」了。 當初,廣大社會對「御宅族」的態度相當不友好。大家以為:「已經20多歲的人了,還愛看兒童書幹嘛?而且不願意跟女生來往,不是有病嗎?」尤其是1989年,在東京郊外發生幼女連續謀殺案,被捕的犯人是典型的「御宅族」,個人房間裡堆滿著漫畫雜誌和錄影帶。這麼一

[我們] 你像個孩子(ft. 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

送你上班後,回到家,準備早餐。 照例挑一張好音樂陪我。有點涼意的天,忽然想聽李宗盛,遂把「生命中的精靈」放進 player。 一邊吞下最後一片淋上橄欖油、烤好的手作土司,剝顆水煮蛋,等待沖煮咖啡的熱水中間,隨著一首首歌,不時出神。 這是李宗盛的第一張專輯,1986年,28歲。整張專輯談著生活中理想與麵包的衝突、愛戀裡的誠實癡傻,與對青春的驕傲溫柔。頗能呼應當下的自己。 不喜歡懸掛著的生活,但年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動盪吧。每每在心情驟起驟伏的時刻, 想起你── 還好有你在身邊,接受我的淚水與軟弱。關於存在的連結與深情,是你教會我羈絆。停留與付出,往往最難也最值得珍惜。 而寫字容易,寫你太難。一起聽歌吧。 ◎延伸閱讀: 關魚的詩‧歌‧影‧畫 - 生命中的精靈、李宗盛與我 地下鄉愁藍調:李宗盛《生命中的精靈》卡帶A面末口白三十秒 。 你像個孩子 作詞:李宗盛 作曲:李宗盛 編曲:Jenny Chin 你像個孩子似的 要我為你寫首歌 一點也不理會 會有好多的苦從我心中重新來過 重新來過 重新來過 重新來過 而寫歌容易 寫你太難 怕如果寫了 因為想要你而有的苦苦堅持 就要被你 通通發現 被你通通發現 已經做了的決定 是不會再更改的了 自己也很清楚 會有好多的苦從我心中重新來過 重新來過 重新來過 重新來過 而決定容易 等待太難 怕如果等了 這些年學會的一點點成熟穩重 就要被你 通通化解 被你通通化解 被你通通化解 工作是容易的 賺錢是困難的 戀愛是容易的 成家是困難的 相愛是容易的 相處是困難的 決定是容易的 可是等待 是困難的 你像個孩子似的 你像個孩子似的 要我為你寫首歌 你像個孩子似的

[書。] 刺蝟的優雅(Le Herisson)(2nd)

圖片
補充了一段,用藍字顯示。 請問,你對暢銷書的態度如何?每次到一般書店,看到暢銷排行榜上一格格的展列,內心十分好奇。當然,暢銷的組成因素有很多,可能有書店推銷的意欲,或在銷售上的確亮眼,於是更進一步,為什麼這些書會獲得廣大喜愛?這些書的本質和所反映出來的群眾之象為何?這是我感興趣和想拆解的部分。 所以在朋友家看到這本書,書背上長長的銷售數字,加上朋友的推薦,遂拿起一閱。 本書作者 Muriel Barbery 是位年輕的法國哲學教授,因此在《刺蝟的優雅》中,很容易發現,作者用小說的形式來偷渡哲學思想與社會學的階級剖面。書裡有兩位女主角: 門房米榭太太,和十二歲的天才兒童芭洛瑪。 「米榭太太,她有著刺蝟的優雅;外表看來全身都是刺,防守嚴密,可是我直覺她的內在也跟刺蝟一樣細緻。刺蝟這個小動物喜歡偽裝成懶散的模樣,特別愛好孤獨,而且非常非常的高雅。」(頁167)這是芭洛瑪形容米榭太太的一段話。經由這樣一個門房角色,作者剖析了社會地位在生活中的微妙效應,和所謂「知識份子眼中的階級分析」這件事。作為一位其貌不揚、出身貧窮家庭,卻對藝術和知識有著純粹熱愛的門房,五十多年來,米榭太太一直小心翼翼地隱藏自己。在她所居住的門房小屋內,有一隻以托爾斯泰命名的小貓列夫,還有正在鑽研的胡塞爾的哲學作品;但在小屋之外,她將自己偽裝成粗魯無知的平凡門房,不希望與身份不合的過渡張揚,引起居住於這一幢樓裡,名流、太太們的疑心和不必要的麻煩。 這段獨白貼切地形容:「長久以來,我已經抱著將來要過單身生活的想法。我是那麼貧窮,醜陋,而不幸的是,人又聰明,在我們的社會中,這種人註定是走上一條艱難、絕望的道路。對條道路最好是早點適應的好,對美貌,我們可以原諒一切,哪怕是庸俗。才智是大自然贈給貧窮小孩的平衡物,但是對醜陋的人而言,它似乎不再是適合的補償品;然而,才智卻是個讓珠寶更提高價值的附加玩具。醜陋,這已經是個罪過,我必須接受這種悲慘命運,而更加痛苦的是,我不是一個愚蠢的女子。」(頁65) 想起W和我討論過,現代社會「美貌」所造成更加激烈的不平等。「人正真好」是台灣鄉民的愛用語,喜歡美麗的人事物可說是天性使然。但當「外表的美貌」成為評定一切、無法加以努力來獲取公平的標準,並帶來財富上極大的積聚,濃妝豔抹似乎可以遮蔽靈魂的貧乏;當然,相對來說,美貌也時常帶來騷擾與不幸的遭遇,譬如米榭太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