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09的文章

透明的空氣 (ft. 德布西「月光」)

‧小說的世界是非透明的,無法理性分析;但學術工作、評論文章卻著重在解構、一個究竟,盡力明白。是一種衝突?相輔相成的互補?同時存在的參差面向。 ‧ 能清楚感受時間自身邊徐徐而過,卻似乎還不能說服自己,某種找不到發條、上緊的感覺;或者說 ,那樣邏輯性的緊張意識需要鋪陳於更穩固的生活中。有能力捏出那樣的形狀嗎? ‧沒有什麼是獨尊,也就沒有必須絕對壓制性的存在;不斷冒出的,並馳且相互挑戰。本能的人性與理性應該並存,有善良醜陋的本能,也有必要的節制,只是有無維持平衡,或更多是動態的起伏交錯,非線性向上或向下的。自然。 ‧因為感到有種摸不透的東西存在,所謂的解答必須曲折以進、犯過許多錯誤或讓更多真實浮現,甚至最終沒有答案。於是你感到著迷心安,既是欲想征服的 原始天性與慾望,也是一種趣味,可能也有探索過後帶點貢獻的暝漠意義。想參透或稍稍抓住一點飄忽變動,於是投入,想肯認身在其中、自己的位置。說服。 ‧同時把握真實與架空,在生活與在文字。 ◎ Debussy, Clair de lune, played by David Oistrakh.

村上春樹《1Q84》來了 & 一點想法 (ft. 文字流淚)

圖片
寫在前面的這些,和這本新書或報導不太有關連,純粹是報導裡提到大眾文學和純文學的定位,讓我想把最近一些素樸的感受稍作整理。 先前在聽也在觀察香港流行樂的發展,謝安琪和HOCC的成功,展示了迎合市場的外表裝扮不變,但內裡核心已然有了質變和進步。 ‧慣常的商業思維模式是: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把自己推銷出去、賺更多錢。 ‧現在的想法是:如何讓自己更受歡迎,同時在裡面說出自己想說的;即便自己想說的部分還不能太多,但慢慢累積到一定程度,也就能掌握更多自主權。 「自己想說的」這部分,當然也是我比較關心的某種社會改革或革命。 很多人在自我堅持,他們並非沒有取悅市場的能力,往往是一種格調的堅守。所謂「作自己想作的」也並非沒有對話,只是對話的對象是很多人還是少數人。 通常能引起很多人興趣的,除了能引起共鳴的普遍情感或經驗,也包括比較直白的敘事方法,甚至更近於一種「宣傳」或改造。就像中共革命一開始要藉助農民力量或面向工農階級,所必須考慮的一種政策和手段,當然,在市場經濟底下的成功就是引領潮流的流行。 (所謂智識階級的狡詐特權與強勢,除非有批判意識的培養存在和思考空間,否則難以稱之為教育。 又,自己在寫 blog 時,雖說個人任性的部分有著對公共空間顧慮的隱諱,但對於想提倡的比較公眾化的議題,會留意是否讓人易於閱讀接受,自己是否做好消化、轉化的動作,對語言使用的檢視。當然,有些議題或概念一旦深化到某種程度,肯定需要讀者作功課的。 幸好作為 blogger 相對自由獨立,也就不會因為市場或其他牽絆而有滯留原地、淺薄化的危險) 堅持自我並不意味比別人優越或特出,只是對少數的不放棄,不論是描寫對象或價值留存。多元性存在的可能。只是現在得面對商業一元化傾向的挑戰:於是得正面迎敵、以最樸素也辛苦的姿態;抑或借屍還魂、對意志可能消磨的鍛鍊,都是個人承受度的選擇和更多創意方法的可能。 當然,商業的基本厚實到一個程度,以樂觀的理念認為它會進步的話,那麼多元性也可能隨著教育或想法的正面進步,而慢慢有開展空間。雖然這跟民主一樣,在磨 合每個人的自由與顧及平等的權利中間,需要花很多時間。更何況可能得面對外在條件的干擾,譬如資源危機、經濟狀況變化的擠壓等等,歷來人類多是以暴力和戰 爭來解決尖銳化的衝突,互助和平總歸為烏托邦式的想望,但不能或不輕易能實踐並不代表毫無堅持的價值,

[影。] (500) Days of Summer

圖片
◎ 官網 用照片拼圖組成的海報,就像劇中跳躍的非線性敘事,"This is not a love story. This is a story about love." 以男主角 Tom 的眼光,回憶一段從認識到真正放手一個女孩── Summer ── 的五百天;從一廂情願的單向迷戀,慢慢往後拼出比較立體的瞭解和反省,只要經歷過(迷)戀愛的人都很有感覺吧,怵目驚心又傻得可愛、酸甜不傷胃。即便有愛情故事的 cliche、那慣常的盲目執著,但不斷跳離的敘事方式,和大量向經典愛情電影致敬的橋段挪用,以及 無處不在的英倫(搖滾)樂引用 ,我想, 這 部電影會是之前被熱烈轉貼的文青測驗之第101題吧(笑)在 Mysterious Skin 裡眼神憂鬱得讓人心碎的 Joseph Gordon-Levitt,為愛顛倒的樣子依舊迷人;至於可愛如洋娃娃的 Zooey Deschanel,也繼續瞪著大大的眼睛,稱職扮演帶著距離感、理性彷如拿著屠刀的夢幻女孩。 很棒的、解構愛情的小品電影,不管你/妳正沐浴在熱情的盛夏陽光中、遭逢從夏換季至秋的劇烈不適,抑或期待再次閃奪雙眼的耀目金秋,皆推薦一劑防疫強心。 也謝謝朋友們和這個週末,我想,離能說出口的誠實祝福,越來越近了……。

不合時宜(ft. 1976)

當機 :退出、空間留白、第二瓶伏特加冒出霜氣。雨之禁閉、潮之洗面、被憤怒兀鷹翻起碎沫的遠方之島不平靜。栽下根植於中心的莖幹,沈穩,肩膀繼續維持寬闊的樣子,即便行走於雨中有點瘦弱飄忽。遠方有人吹起口哨,這一切,僅為成就一顆音符般的豆芽菜吧?是的,妳溫柔尾音落下…… 專注於簡單的抵抗 : 要平衡得更好,關於獨處、理性的大量運轉和情感需要。壓力的來源與抒解並非忽略禁絕,卻是消化能力的培養與承受,節奏穩定拉長。空白、對話、體力耗解與尚未發現的香料,小宇宙和諧之必要,與 慣常所產生的力量 。貌似倔強的選擇動作,才是徹底心安,在你們的陪伴遠離之後。並非拒卻奧援的驕傲,而是必須面對孤獨/自由的 自己 。 ◎1976, 不合時宜 ,收於「不合時宜」,2009。 聽過一遍這張專輯,把之前「耳機裡的新浪潮」翻出來。有些節奏需要溫習消化,才能安然接受那新的往前的一步。一首十分溫柔的歌。至於這張專輯,依舊有些熟悉、有點陌生,就像1976慣常的樣子,溫暖而模糊,帶著不安分甚至略微囂張的電氣。擺動,歌頌……。 還有甚麼值得歌頌 妳正經八百推著眼鏡這樣說 天空的顏色 電視新聞 飛過城市的幻想英雄 可能他們都各自忙著 都若無其事停下手邊工作 有誰在哭著 有誰跌倒了 需要答案的人也許不只是我 不管他們懂或不懂 為何妳總是有些不合時宜 想要輕輕摟著妳 一起搖著鈴鼓 大聲啦啦啦 不管她們懂或不懂 看著妳我就笑得不合時宜 於是輕輕摟著妳 一起搖著鈴鼓 大聲啦啦啦 如果妳有一個答案 解決這些惱人問題 I am your no.1 fan, you know 如果沒有 I am still your no.1 fan, you know 轉載來自 ※Mojim.com 魔鏡歌詞網

[影。] 陽陽

圖片
◎ 官網 張榕容在「渺渺」和「花吃了那女孩」裡表現都不錯,更何況這部戲裡導演抓取了許多演員各自擅長的元素或背景,融進劇情裡,譬如張榕容的中法混血兒身份、單親家庭的背景; 黃健瑋 的阿根廷探戈專長等等。 故事圍繞著張榕容飾演的陽陽,焦點擺在中法混血身份下的認同壓力和青春期的焦躁情事,交織而成的混亂叛逆,相比於兩位男配角,女孩們的情境複雜許多,這部分張表現得很好。張睿家的角色算很典型當兵前的大學男生,沒什麼細膩心思、直接而衝動,在台灣,當兵通常是男孩成為男人的分水嶺。另外,導演將黃的角色設定為同志,實在有點勉強,雖然刻意刻畫他細膩體貼的一面(也許藝人經紀身份上不了台面的苦處,也算隱喻著「非主流」的櫃子?)。黃是我個人偏愛的演員,亦正亦邪低調的熟男魅力,在「波麗士大人」裡表現亮眼,早前演出的舞台劇我也看過,他挑的戲都很不錯。 這部電影為人討論(抱怨?)最多的,就是很多逗馬式鏡頭,晃動得很厲害。使用這樣的手法,會打破電影本身自成一格世界的感覺,多一份真實,所以在被賦予特定意義的情境下使用,會增加臨場感,也會加強心理訊息的暗示與傳遞,譬如戲中陽陽轉學考的踉蹌,或當情節有種緊張、不好的預感時。只是大螢幕上,這種效果會加倍,導演們還是該考慮一下頻繁使用下觀者的舒適度。 作為一部青春記事,陽陽頗細膩地傳達出雙十年華女生越脆弱也越倔強的一面,那引人注目下的困境和隨之而來的優勢與缺點,讓我想起身邊有著類似姣好條件的女孩們,亮麗底下往往埋著不愉快而辛苦的遭遇。成長總有著煩惱,無人能逃。